封關一年,香港零售業重創!這兩類商家最受傷!
受疫情影響,政府推出多項抗疫措施,加上訪港旅客大減,經濟轉差,失業率上升,影響市民消費意欲。政府公布,去年12月,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4億元,按年下跌13.2%,連續23個月向下。
扣除其間價格變動,去年1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下跌14%;全年計,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,265億元,按年大跌24.3%,而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則下跌25.5%。
珠寶首飾、鍾錶及名貴禮物銷售跌四成
單計去年12月,食品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下跌14.3%。其次為百貨公司貨品(銷貨價值下跌18.3%);珠寶首飾、鍾錶及名貴禮物(下跌40.8%);服裝(下跌27.8%);藥物及化妝品(下跌40.9%);燃料(下跌9.9%);鞋類、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(下跌36.7%);中藥(下跌15.1%);書報、文具及禮品(下跌20.0%);以及眼鏡店(下跌31.3%)。
藥物及化妝品銷售最受傷,暴跌五成
若以全年去比較,食品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去年全年跌12.7%。其次為百貨公司貨品(銷貨價值下跌22.5%);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(下跌12.9%);其他未分類消費品(下跌10.0%);珠寶首飾、鍾錶及名貴禮物(下跌54.0%);服裝(下跌41.3%);藥物及化妝品(下跌50.0%);汽車及汽車零件(下跌7.9%);燃料(下跌2.4%);鞋類、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(下跌39.7%);書報、文具及禮品(下跌29.9%);中藥(下跌26.1%);以及眼鏡店(下跌32.8%)。
疫情對與消費相關活動造成嚴重衝擊
港府發言人表示,受本地第四波疫情和因而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影響,十二月零售銷售的跌幅擴大。二零二零年全年合計,零售業總銷貨量下跌25.5%,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,反映疫情對與消費相關活動造成的嚴重衝擊。
展望未來,發言人指出在訪港旅遊業冰封及本地疫情持續下,零售業的經營環境在短期內仍然充滿挑戰。因此,為促進零售業務以至整體經濟複蘇,整個社會不遺餘力抗疫,令疫情盡早受控是至關重要。
文章來源:香港情報 轉載請聯係作者授權 *some photos and quotes are from internet rights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
編輯:澳商新媒體出品 誠意推薦/Ryou
歡迎朋友們來吐槽,小編真是不勝榮幸,動動手指給點意見吧,有什麽想說的都可以留言,好的壞的小編都會虛心接受!轉載或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、分享美好的事物,如涉及侵權請聯係我們刪除,謝謝!

